2023年,商业银行网点的退出力度似乎要比以往来得更猛烈一些。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年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有2756家,同比多增373家。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亦注意到,各类型银行机构支行网点增减数量、各类型支行网点增减数量均有明显差异。
在支行网点运营方面,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广东情况发现,无论是护航服务实体还是民生服务保障上,广东地区支行网点运营已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业务离柜率长期维持九成以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瘦身”、合并、关停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而在2023年,商业银行网点的退出力度似乎要比以往来得更猛烈一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发现,2023年退出的商业银行网点共有2756家,而这一数据在2022年、2021年分别为2383家、2542家。
具体来看,农商行、国有大行营业网点是裁撤的主要对象。近一年以来,农商行关停1333家网点、国有大行关停644家、股份行关停242家、城商行关停312家、外资银行关停10家。
“网点是银行渠道中,成本最为昂贵、管理比较困难、风险相对集中的服务渠道。”一位银行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当客户业务转移至线上渠道并长期稳定的情况下,银行网点布局战略也在发生改变。线上渠道的成本投入与网点运营成本如何调配也是各家银行需要做出抉择的问题。
尽管去年商业银行网点裁撤规模加大,但同样有不少网点应运而生。近一年以来,全国共有1647家商业银行网点开业。值得注意的是,城商行逆势扩张迎客,全年开立超过600余家新网点,成为新设网点的主力军。同时,股份行亦设立近350家网点,实现网点数量正增长。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42万家商业银行网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数据中亦发现,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网点渠道上更注重实体经济服务属性,科技支行、绿色支行、小微支行均为净增加的营业网点类型。
近一年来,全国新设立小微支行110家、科技支行10家、绿色支行2家,上述类型营业网点退出数量则分别为100家、1家、0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数据并不涵盖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名称变更的情况。而在商业银行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不少普通支行转型成为特色支行,这意味着科技支行、绿色支行、社区支行等特色支行的实际增减波动性要比数据反映的大。
另一方面,相较其他类型支行,社区支行是开设数量最多的支行类型之一,但社区支行的裁撤力度更大。近一年来,全国商业银行社区支行退出316家,新设立79家。其中,广东地区退出22家,新设立11家。
线上数字化转型成熟、功能性有所缺失、线下同业竞争激烈等或是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裁撤数量较大的因素。
去年年末,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曾走访调研广州地区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运营情况。自2018年起,社区支行、小微支行 “关停潮”逐步显现,多家股份行、城商行在广州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经营上出现从“N到0”的局面。与此同时,相较于普通支行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情况,大量已注销的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经营时间不足3-5年,这也令市场与客户对这种经营模式的质疑。
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历年数据来看,各地股份行、城商行大部分退出营业网点亦多有社区支行、小微支行的身影。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社区支行、小微支行赛道正回归理性。某股份行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社区支行、小微支行仍然进可攻,退可守的渠道优势。“进”能以低成本、高效率扩充网点渠道,完善网点布局,获取新客户;“退”可接替传统网点,压降合理成本的同时满足现有客户需求。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关停数量同比有所增加,但部分地区营业网点关停数量有所收窄。以广东为例,商业银行网点退出数量相较前两年有所下降。2023年,广东地区商业银行网点退出数仅为219家,而2022年、2021年则分别为260家、288家。
在支行专业化运营质量上,广东地区商业银行也摸索出新路径。
今年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金融办副主任于海平介绍,广东省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188家科技支行,将金融服务触点延伸至科技企业“家门口”,工行、建行等在广州设立了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和专业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就挂牌了1家科技支行及3家科技特色支行。“2024年,浦发银行力争在广东设立10家科技特色支行。”浦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陈晓蕾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广东各地出台文件支持增设或改造科技支行。例如,深圳市在去年末出台地方首个科技支行建设指导意见,鼓励银行机构新设专门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科技支行,或选择具有良好基础的支行转型为科技支行;《江门市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及,到2024年,江门力争全市设立科技支行40家以上。
支行网点既是护航服务实体渠道,也是民生服务保障的落脚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养老金融领域,广东银行机构正持续优化网点环境设施、增设适老适残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今年年初,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广州“老西关”逢源街社区时发现,为满足社区大量老龄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各大银行营业网点已经完成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示范点”“乐龄网点”“全国示范性老年社区联建网点”等特色招牌挂在各家网点显眼位置。
“目前,我们支行60岁以上客户超过50%,70岁以上客户比例也在20%~30%区间。”中国银行广州逢源路支行相关负责人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中表示,相较其他区域,荔湾区老龄客户群体占比更大。为此,该行对网点进行全面适老化、无障碍升级,包括增设过道扶手、改造适老适残卫生间、设置带监控的儿童娱乐房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该支行对在座椅设计、办理窗口宽度等细枝末节上亦颇有考究。“我们对座椅进行了加高,并且在座椅扶手外延增设了拐杖的停靠凹槽,在细节上令老人更好地行动。”中国银行广州逢源路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部分老年人有坐轮椅的需求,该行还对部分服务窗口宽度进行加宽,确保老年人与其陪同人员能一同办理业务,并保证隐私性。
不仅在老龄化社区,越来越多经改造的适老、适残金融特色网点在广东各地区陆续开业。
去年年中,建设银行广东中山火炬开发区支行成为系统内首家完成国标认证审查工作的网点。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网点将无障碍融入到客户服务动线当中,从到店的无障碍停车位,进门的无障碍升降台,资料填写的低位填单台,排队等候的低位叫号机,到业务办理的爱心服务窗口、坐式智慧柜员机、低位存取款一体机等,让客户全流程无障碍体验金融服务。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