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评:当好“守艺人”,跑好“接力棒”

时间:2024-11-05 01:30:16    来源:来源: 金羊网     阅读量:8591次    

很长一段时间,非遗面临“有学而无继”的窘境。近年来,非遗领域“二代回归”现象凸显:或是辞职归家,或是学成归乡。他们选择主动接班,通过新见识、新视野打开非遗传承的新空间,但也不断遭遇新问题,产生新困惑。

扬其所长,让手艺“活”起来。年轻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能够为非遗传承增添新活力、带来新气象。实践证明,以“80后”“90后”为主的艺二代、艺三代有着守正创新的文化自觉、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产性思维,也有着“招牌”变“品牌”的运营能力和推动非遗“出圈”的传播技巧。把记忆金属与丝线结合,做出“会动的苏绣”;把云锦作为装饰点缀在服饰、箱包上,让传统手工艺深层次链接当下生活;打破传统作坊“一人多责”,由专业人做专业事;在短视频及网络社交平台上展示并讲解非遗技艺,让观众凭着兴趣开始自学相关技能……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们扬其所长,助推非遗融入生活、引领时尚,绽放新的魅力。

佛山木版年画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

补其所短,当好“守艺人”。年轻人对非遗传承的理念、认知不断更新,长项主要集中在设计、直播、运营;但不容忽视的是其非遗传承人最核心的能力——技艺,普遍不如老一辈。一些年轻人“眼高手低”,往往是“眼睛会了,手还不会”,更不用说炉火纯青;还有一些艺二代、艺三代“子凭父贵”,靠着父辈积累的人脉资源,从一入行就获得较高关注度,易出现“飘”的情况。技艺是“吃饭的家伙”,也是让非遗永续传承的关键,必须把熟练掌握技艺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艺二代、艺三代要尽快把自身的短板补齐,始终保持匠心,潜心钻研,真正成为可堪重任的“守艺人”。

优化机制,消除“守艺人”的后顾之忧。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非遗的家族接班者几乎都来自行业的“金字塔尖”。有些人担忧政府资源、行业奖项、社会关注重复叠加在“塔尖”群体上,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此外,调研中,很多年轻人表现出对职称晋级、荣誉称号的焦虑心态。有些年轻手艺人自嘲“35岁危机”,对于非遗传承人的评定,纷纷表示“等不及、熬不起、没指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解了“守艺”的积极性。为此,要在传承人技艺评定、奖项评选等方面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评定机制,激发年轻人传承非遗的积极性。

非遗传承是一场“接力跑”,如今“接力棒”已经传到艺二代、艺三代的手上。年轻的“守艺人”要勇担新的使命,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努力跑好自己的这一棒,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动能。非遗传承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撰文 郭雪营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门资讯
推荐图文
文章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邮箱:hchchc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