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上市券商“半年考”:自营业务扮靓业绩,谁是掉队者?

时间:2025-09-06 13:37:30    来源:来源: 证券之星     阅读量:11124次    

营业收入同比翻番、净利润同比大增11倍……上市券商2025年半年报晒出的业绩爆发数据,让不少券商直呼是“最好的上半年”。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9%。

整体来看,受益于资本市场交投持续活跃,券商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带动业绩出现高增长。

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净利润普增,其中有22家券商的净利润增幅超过50%。令人意外的是,浙商证券、西部证券等少数券商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合并券商搅动格局

上半年,营业收入规模居于行业前十的上市券商纷纷跻身“百亿俱乐部”,并且重排座次。

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继续以330.39亿元的营业收入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20.44%;其净利润为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创下历史最好中期业绩表现。

合并后的航母级券商国泰海通证券正在挑战“一哥”的地位。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157.37亿元,较中信证券高出20.18亿元,跃居行业第一;其营业收入为238.72亿元,落后于中信证券91.67亿元。

从2024年中期营业收入规模排名来看,因海通证券被合并,挤入券商营业收入前十的新面孔是国信证券,其排名同比提升4位;广发证券营业收入超越银河证券,位列行业第四;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的营业收入超越招商证券。

在营业收入规模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中,招商证券的业绩增长略显疲弱,其净利润仅同比增长9.23%,主要原因是其投资及交易业务收入下降16.66%。招商证券对此解释称,系固收自营投资收益同比下降所致。

上半年券商业绩报告透露出的明显信号是:头部公司业绩表现相对稳健,“强者恒强”的格局犹存,而中小证券公司业绩分化明显,既有“爆发式”增长的“黑马”,也有营业收入逆势下滑的个例。

比如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大的国联民生证券,其营业收入为40.1亿元,同比增长269.4%;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85.19%。在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之前,其2024年中期的营业收入水平仅在42家券商中排第38位,如今合并后的券商已跃升至第19位。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券商为华西证券,其净利润为5.12亿元,同比大增1195.02%。华西证券解释,业绩大增主要系其抓住市场行情,经纪和投资业务收入实现增加。此外,天风证券的净利润为0.31亿元,虽然在上市券商中垫底,但较2024年上半年亏损3.24亿元明显回暖。

在一众券商的喜报中,也有小部分券商面临挑战,业绩下滑。

其中,浙商证券的营业收入为61.07亿元,同比下降23.66%。浙商证券称,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其期货业务收入下滑的影响。

此外,西部证券的营业收入为27.89亿元,同比下降16.23%;中原证券的营业收入为9.21亿元,同比下降23.14%;财通证券的营业收入为29.59亿元,同比下降2.19%。

自营收入激增

分业务来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42家上市券商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34.54亿元,同比增长43.98%。投资业务更是成为上市券商业绩的第一增长动力。以投资收益计算自营收入,42家上市券商的自营业务收入为1182.67亿元,同比增长54.87%。

从自营收入的增幅看,大中型券商表现突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等头部券商自营收入的涨幅超过60%。长江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华西证券自营收入的涨幅迅猛,分别为 782.94%、456.88%、261.97%。

中信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17%至193.38亿元,比国泰海通证券的96.95亿元高出近百亿元。

上半年,仅有6家券商的自营业务同比下滑,其中同比降幅最大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原证券、中银证券、招商证券,降幅分别为 44.57%、32.55%、11.9%。

对于上半年自营收入下滑的原因,中原证券解释称,系其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减少;中银证券表示,系市场波动对金融资产处置收益、公允价值产生影响;招商证券称,系固收自营投资收益同比下降所致。

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的自营资产规模持续扩张。国金证券非银团队统计,截至6月底,42家上市券商的自营投资规模达到68323亿元,同比提升14%,较2024年底增长10%。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从市场看,上半年沪指上涨2.8%,债券市场震荡上行,中债新综合指数上涨1.0%。在此背景下,上市券商加仓股债投资敞口,测算固收投资规模合计较年初增长11%、权益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9%。

华泰证券指出,证券公司持续加大股票OCI投资,聚焦高股息资产,提供稳定股息收益。同时,第三季度以来权益市场继续稳步向上,7月至8月,沪指、恒指分别涨4.17%和4.18%。部分券商的股票TPL(交易性金融资产)仓位相对灵活,在权益市场维持景气的背景下,或贡献更高的收入弹性。此外,头部券商仍有一定的股权投资、跟投敞口,权益市场上涨或带来估值修复。

“马太效应”持续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规模前十的券商占42家券商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4年的62%提升至68%,“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分业务看,头部券商各条业务线的收入在行业较高的水平上又实现大幅增长,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在42家券商中,头部券商上半年经纪、资管、投行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高达61.77%、72.11%和60.92%。诸如红塔证券等小型券商的相关业务收入均低于1亿元。

从投行业务来看,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回暖、港股IPO热潮持续,头部券商的投行业务加速回暖。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五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为74.48亿元,占42家上市券商该项收入总和的比例达47.96%。

此外,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国联民生3家券商上半年该项收入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有21家上市券商该项收入在1亿元到5亿元之间,有13家上市券商该项收入在1亿元以下。

虽然有部分中小券商投行业务取得突破,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仍有14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净收入还在持续下跌。中泰证券、太平洋证券、中原证券等券商投行业绩波动较大,同比下降均超45%。

部分券商投行业务收入下滑受监管影响。2024年10月18日,中原证券曾于2024年10月被证监会暂停债券承销业务半年,导致其上半年债券承销收入减少,投行业务净收入仅有0.05亿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2024年以来,监管对保荐业务现场检查比例提高,多家中小券商被暂停资格,导致项目资源向头部集中。2025年上半年IPO、再融资规模虽回暖,但增量主要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军工等重资本行业,发行人天然倾向大型券商。此外,头部券商可通过“大项目+高费率+联合承销”锁定利润,中小券商在竞争激烈中利润被侵蚀。

中信证券金融产业首席分析师田良指出,依托于2025年下半年市场活跃度的提升与资本市场的良好走势,证券公司业绩在2025年下半年仍有望保持较好环比增长,14家券商全年利润有望冲击历史新高。

中航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薄晓旭认为,目前监管明确鼓励行业内整合,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并购重组是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购重组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8月2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将标题调整为《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同时新增加分指标重点倾斜权益投资,引导加大自营投资和资管业务的权益投资比例,并适当扩大重点业务加分覆盖面,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华泰证券认为,上述规则的调整从风控指标标准、业务牌照申请、现场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多维度影响券商经营发展,相关规则的修订有望引导行业在权益投资、财富管理等领域更好发挥专业服务能力和功能作用,并驱动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门资讯
推荐图文
文章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 邮箱:hchchc0324@163.com